对话海职国际江红平:海归求职网深耕职业咨询

  过去十年,中国出国留学生数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与此相伴的是日益褪去的“海归”光环,海归求职难问题日益突出。海职国际旗下的海归求职网正式在这样的背景下,经历了快速增长的十年。

  日前,记者独家对海职国际创始人兼海归求职网CEO江红平,和他聊聊个人创业心路历程,聊聊海归求职网未来的发展战略。

  以下为记者与海职国际创始人江红平对话实录(有删减):

  记者:请问是什么机缘巧合让您创立了海归求职网?

  江红平:这个主要来源于我对国外职业咨询行业的研究。我当年在读研的时候,准备申请四大的实习项目,去图书馆查阅一些资料,偶然的机会看到基本国外的职业咨询领域的书,看了后很受启发,也很震惊,感觉国内对于这块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以及大部分人对这块的认知都太落后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系统学了大量相关的理论,同时也与国外很多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和职业咨询师建立了联系。随后就创立了求职加油站(AceCareer)工作室,也就是海归求职网的前身,之后随着业务不断壮大,发展成为今天的海职国际和海归求职网。

  记者:您为什么要将留学生海归群体作为主要客户群体?

  江红平:我想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很多留学生在海外也对职业咨询行业有一定接触,所以对这个行业有一定认知,另一方面,如果对留学生海归群体就业有一定了解的话,你就会发现,留学生海归群体对于职业咨询的需求更加迫切,因为对于回国就业的海归来说,他面临不熟悉国内情况的问题,而在国外就业又面临不熟悉国外情况的问题,这个时候专业人士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您将公司命名为“海职国际”是有什么特殊寓意吗?

  江红平:名字虽然看似只是个称呼,但里面蕴含的理念其实是在时时提醒我们该做什么。“海职国际”这个名字有着很多重涵义,比如说它包含了我们坚持“职业咨询”属性和布局国际的战略决心,也包含了我们“海纳百川,心容万物”的处世理念,而且还代表着我们以“海归求职网”平台起家并不断进行多元化发展的历程。

  记者:很有趣的解释,我能感受到您对细节的追求,也开始有些了解海归求职网的业务布局和价值观了。那您认为职业咨询是一个高门槛的行业吗?

  江红平:如果要更好地回答你这个问题,首先得明确下什么叫“职业咨询”。最近几年国内出现了一些“职业中介公司”或者“职前教育公司”,会招募一些有过名企求职经历的所谓“导师”来分享经验,这就给大家造成一种错觉,认为人人都能去指导别人的职业生涯。只要自己之前找过工作,转头就可以去传授别人了。然而真正的“职业咨询”可不是这样的。在美国,职业咨询师是一个极其注重专业积累和实践磨练的行当,类似于医生、律师,是一门专业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并不是凭借个人片面的职业经验就能够驾驭的。很多机构因为忽视了这一点,因此没有深厚的专业根基,所提供的服务并不能称为“职业咨询”,这样解释不知道是否能解决您对行业门槛的疑问。  

  记者:在我们印象中,海归求职网一直似乎不像其他公司那么重视营销宣传,这跟企业文化有关系吗?您能简单介绍下这些年你们都在做什么呢?

  江红平:这可能是我个人“技术型性格”的影响,一直以来埋头钻研设计产品和服务,把服务做好,没有急于将精力放在市场扩张上,而是依靠口碑来赢得客户。要说这些年在做什么,回想起来其实一直在做同一件事,就是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我们追求基于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求职解决方案并落地实施,不断赋能客户一步步提升,从量变到质变,达成最优的求职效果。在助力客户成长的同时,自身也在收获成长。从最初建立1+1+N咨询服务模型,到10年后形成了目前几十个细分产品线,服务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日臻完善,并与众多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开展合作。看起来做了很多,但其实就是一件事——做好专业,不变初衷。

  记者:那么在经历了最初探索阶段之后,是如何寻求新发展的呢?

  江红平: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刚刚提到海归求职网在10年间做过多次服务升级,才逐步形成目前这套完善的服务体系。因为此前,国内市场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咨询”,可以说,没人能告诉我们应该怎么走,所以我们很早便开始将目光放眼国际,通过加入欧美发达国家权威行业协会,例如美国的职业简历师与职业指导师职业协会(PARW/CC),美国职业发展协会(NCDA)等,与欧美发达国家机构开展了很多交流合作,深度借鉴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职业咨询模式,并在本土化实践中不断改良。经过几年的探索,成功地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国情的服务模式,这条路是我们自己披荆斩棘一路趟出来的。

  记者:您认为海归求职网过去十年取得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什么呢?是依靠什么做到行业领先?